现代文阅读——小说的考点
考点一、揣摩人物形象
一)题型有:
1、结合全文,简要分析人物形象。
2、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?
3、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?
二)解题思路:
通过人物的描写(语言、行动、心理、肖像、细节)、环境、情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物征,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。
三)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:
XX是一个……的人物形象。是什么样人,该人怎么样,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(思想品质),揭示了什么主旨。
考点二、注意环境描写
一)题型有:
描写了怎样的环境?这样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?
二) 解题思路:
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,结合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(1、烘托人物的心情;2、烘托周围的气氛;3、推动情节的进一步发展;4、暗示社会环境;5、暗示或突出主题),然后根据题目要求,结合文章作答。
三)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:
XX具体描写了……景色,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:……营造(创设)了一种……气氛;渲染(定下)了……的抒情基调;……揭示人物心境……体现人物性格……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;为下文……情节展开作了铺垫,推动……的情节发展。
考点三、把握故事情节
一)题型有:
1、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?
2、某事物、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?
二)解题思路:
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,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(1、创造悬念,引人入胜;2、前后照应;3、侧面衬托、埋下伏笔;4、总结上文、点明题意;5、线索作用),然后根据题目要求,结合文章作答。
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:
XX情节(事物)为下文……埋下伏笔;与文中……相照应,反映了……内容,突出了……性格,点明了……主旨
三)关于情节安排评价
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。
作用:引人入胜,扣人心弦,增强故事的戏剧性、可读性
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。
作用:使结构紧密、完整。
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(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)
作用:制造悬念,引人入胜
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,留下空白式。
作用:简洁利落,引人联想,含蓄隽永,意味深长。
此外,还有出人意料式、悲剧、喜剧式等。
考点四、概括主题内容
一)题型有:
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(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);②读了全文后,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(本文对你有何启迪?谈谈你的一点体会);③结合全文主题,谈谈你对某一句话(某一个问题)的理解或看法。
二)解题思路:
1、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;
2、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,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,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;
3、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主题
三)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:
小说通过描绘XX故事情节,暗示了……刻画了……反映了……抒发 ……呼吁了……
考点五、理解小说标题
一)题型有:
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?有何作用?
二)解题思路:
1、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;2、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人物;3、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内容。
常见的作用:1、起线索作用,贯穿全文;2、点明主题;3、交代时间地点环境;4、交代人物。
三)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:
一是具体的意思。(文中具体的XX )
二是与主题相关的意思。
考点六、分析写作技巧
一)题型有:
1、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;
2、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;3、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,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
二) 解题思路:
一、表达方式 ;二、结构方式;三、表现手法;四、修辞手法
三)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:
小说用了什么方法(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);表达了什么内容(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, 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);有何效果或作用(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,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)
四)具体思考角度
(1)人称
①第一人称:叙述亲切自然,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,给读者真实生动之感。
②第二人称:便于感情交流,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。
③第三人称: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,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,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。
(2)叙述方式
①顺叙:按某一顺序(时间或空间)较清楚地进行记叙
②倒叙:造成悬念,引人入胜
③插叙: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、补充说明,使情节更加完整,结构更加严密,内容更加充实
④补叙: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,对下文做某些交代
(3)描写
①人物描写:
常用方法:①肖像、语言、动作、心理、环境、场面描写
②直接(正面)描写、侧面(间接)描写
③细节、白描、工笔、动静、虚实描写
主要作用:交代人物,突显特点,展示人物性格品质。
②环境描写
自然环境(景物)描写 / 社会环境描写
主要作用:①交代时间、地点,提供故事背景;
②为人物出场作铺垫;
③渲染气氛,烘托人物情感;
④推动情节发展。
⑤暗示主题
(4)结构安排:
(巧妙)设置悬念,制造波澜;
(注重)前后照应,严谨完整;
(结尾)戛然而止,意味深长;
(讲求)起承转合,曲折有致。
(5)从表现手法角度
是否运用了象征法、对比法、衬托法、先抑后扬法、托物言志法、借景抒情法、联想想象法、幽默讽刺法、委婉含蓄法等手法,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。
(6)修辞手法
比喻、比拟、借代、对比、反复、夸张、双关、反语、衬托、引用、通感、排比、设问、反问、顶真、回环等
考点七、品味语言特色
一)题型有:
1、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?
2、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?有什么作用?
二)解题思路:
1、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,以语言分析人物性格。
2、抓住关键词去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。
3、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。。
三)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:
XX词语(句子),运用了……手法,写了……,表现了…… ,有……的效果。
3) 语言特点、修辞、表达效果:
① 描写要如见其人、如听其言、令读者仿佛亲临其境
② 人物语言个性化,即显示性格
③ 叙述语言要简洁、传神
④ 语言风格:幽默、辛辣、含蓄、深刻、自然、淳朴等
⑤语言特点:准确简洁、清新明快、生动形象、质朴明朗
技巧点击
一)、命题规律研究
根据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分析,对小说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:小说三要素、小说的主题、小说的
表达方式、作品的语言风格、小说的题目等。
二)、答题方法点拨
㈠ 阅读答题基本步骤
第一步,粗读原文,形成初步的整体感知。
⒈ 抓住对象、话题,把握作者大致的见解倾向。
⒉ 把握各段大意,把明显的中心词或关键句画出,或在段边写出,为后面寻找选项的对应区域,作好准备。
⒊ 把握结构。
第二步,带题研读,找“三点”。
⒈ 提问点——认真读题,看准题目要求。
⒉ 对应点——根据题目要求找准对应区域。对应点如果选择涉及的信息不止一处,要注意将相关的对应点找全。
⒊ 入选点——筛选出可以进入答案的要点。
第三步:组织答案。
⒈ 摘抄原文词句直接作答。
⒉ 利用文中词句组合作答;
⒊ 形象化语句意思的抽象转述;
⒋ 整合文意,概括表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