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21课时 九上古诗《渔家傲》《江城子》《破阵子》《观刈麦》
【复习重点】
1.准确地把握四首诗词的内容,掌握重点语句的理解和赏析。
2.品析写法,能够联系诗词的内容解答实际问题。
【每日一默】
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
一、《渔家傲·秋思》
名句赏析:a、“浊酒一杯家万里,燕然未勒归无计。”该句抒发了词人离家万里的乡愁和功业未就、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。
(深刻展示了戍边战士的内心世界。一杯浊酒,怎能排遣这离家万里的乡愁呢?但不能因为思乡忘了为国分忧。接着写自己还没有像窦宪那样打败匈奴勒石纪功、班师回朝,所以还没有回家的打算。词人写出了边防将士以国事为重,勇敢保卫边疆的高度责任感。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宋朝“安内虚外”忍辱求和政策的不满,以及功业未就、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。)
b、“千嶂里,长烟落日孤城闭 ”一句写出了边塞之城的景色和严峻的军事形式。
1 词中点明地域、时令及作者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觉的词句是:塞下秋来风景异,衡阳雁去无留意。
2 词中以南归大雁去而不留反衬边地荒凉的词句是:衡阳雁去无留意。
3 词中通过渲染战时的肃杀气氛暗示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的词句是:四面边声连角起,千嶂里,长烟落日孤城闭。
4 词中道出将士彻夜无眠的感伤之情的词句是:人不寐,将军白发征夫泪。,
5 王维以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突出了边塞的壮美,范仲淹在《渔家傲》中用相关的景物却描写了边塞的悲凉,这句是:长烟落日孤城闭
6 词中能表现词人边关思亲与渴望边陲立功矛盾心理的词句是:浊酒一杯家万里,燕然未勒归无计。
7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,有许多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边塞风光的诗词名句,请写出连续的两句,并注明作者和出处。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。 王维 《使至塞上》北风卷地白草折,胡天八月即飞雪。 岑参 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。 王翰 《凉州词》
二、 《江城子·密州出猎》
名句赏析:“会挽雕弓如满月,西北望,射天狼。” 赏析:这句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,说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,向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射击。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,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。
1 词中生动描绘千百猎手满山遍野的威武气势的词句是:千骑卷平冈
2 词中动用典故既表达了自己渴望得到重用,又含有对朝廷的贬谪的不满情绪的词句是:亲射虎,看孙郎。或持节云中,何日遣冯唐?
3 词中表现作者决心报效祖国,立功边疆,实现报国壮志的词句是:西北望,射天狼。
4 古诗词中,有许多运用典故表情达意的语句,请写出这样的两句,并注明作者和出处闲来垂钓碧溪上,忽复乘舟梦日边。 李白 《行路难》 怀旧空吟闻笛赋,到乡翻似烂柯人。刘禹锡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》
5 词中表现作者满怀壮志,希望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,为国家效力,有机会建功立业的词句是:持节云中,何日遣冯唐?
三 《破阵子》
名句赏析:“了却君王天下事,赢得生前身后名。” 赏析:作者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,收复失地的大业,以赢得生前的功勋,身后的美名。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。
1 词中表现词人愿为国家效力,梦中也不忘报国志愿的句子是:醉里挑灯看剑,梦回吹角连营。
2 词中表现戍边将士骑术精湛,射击高超的句子是:马作的卢飞快,弓如霹雳弦惊。3 词中表现词人欲助君王实现统一大业,为自己树立千载美名的词句是:了却君王天下事,嬴得生前身后名。
4 李白《行路难》中有“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”的诗句,《破阵子》中同样表达诗人雄心壮志的名句是:了却君王天下事,嬴得生前身后名。
5 古诗词中,有许多描写戍边将士的诗句,请写出给你印象最深的连续的两句,并注明作者及出处: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。 王昌龄 《从军行七首》大漠风尘日色昏,红旗半卷出辕门。 王昌龄 《从军行七首》
四 《观刈麦》
名句赏析:
a、“今我何功德,曾不事农桑。吏禄三百石,岁晏有余粮。念此私自愧,尽日不能忘。”主要写诗人对农民的悲惨境况而深感愧疚不安,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,全诗无议论,叙述描写时多用白描手法,语言平白如话,但在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劳动者的同怜悯。
b、“家田输稅尽,拾此充饥肠”写出了妇人的痛苦悲惨生活以及赋税的繁重。
c、“足蒸暑突气,背灼炎天光” 写出了农家的劳累辛苦。
(一)解释下列句子:
1.曾(zēng)不事农桑:竟然不从事农业生产。曾:竟然。事:从事。农桑 农耕和蚕桑。
2.吏(lì)禄(lù)三百石(dàn):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,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。石:古代容量单位,十斗为一石(古时候念dàn,现在念shí)
3.岁晏(yàn):年底。晏,晚。
(二)默写:
1.描写贫妇人“拾遗穗”场景的句子是:右手秉遗穗,左臂悬敝筐
2.描写母子给在田间劳作的亲人送饭送水的句子是:妇姑荷箪食,童稚携壶浆,
3.《观刈麦》中有一句与白居易的另外一篇文章《卖炭翁》中的一句"可怜身上衣正单,心忧炭贱愿天寒。"都表达了百姓矛盾痛苦的心理,这句是:力尽不知热,但惜夏日长
4.《观刈麦》中直接揭示劳动人民生活艰辛的原因的句子是:家田输税尽,拾此充饥肠。
从侧面表现天气十分炎热和劳动者艰辛的句子是:力尽不知热,但惜夏日长
(三)简答:
1. 《观刈麦》中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的同情和关心?
答:听其相顾言,闻者为悲伤。 念此私自愧,尽日不能忘。
2.《观刈麦》中有一句"听其相顾言,闻者为悲伤。",请问听者"悲"从何来?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。答:家田输税尽,拾此充饥肠
3.“足蒸暑土气,背灼炎天光”和“力尽不知热,但惜夏日长”这两句话是不是前后矛盾?其原因是什么?
看似矛盾,其实并不矛盾。为了缴纳繁重的赋税,为了生存,他们只能忍受,再热再累也要忍受,甚至希望这样的热天再长一些,好收割更多的麦子。
4.《悯农》(锄禾日当午)一诗和本诗,在情感表达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,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,把这些相似点写出来。这两首诗都是触景生情的产物,都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,同时也抒发了他们对统治者的不满。
(四)“力尽不知热,但惜夏日长”“惜字用得好 ”。请赏析.
惜:珍惜,希望的意思。诗人深入所描写对象的内心,刻画了劳动人民在特定的情况下,独特的矛盾心理。农人民并非不知夏日炎热难当,但是为了抓紧时间在长长的烈日里抢收麦子,心里想的只是希望夏日更。一个“惜”字写出了农民的疾苦,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深刻同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