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活动线报 > 每日福利 > 黄仕忠︱山乡物语:耕种物语

黄仕忠︱山乡物语:耕种物语

发布时间:2024-06-26 22:34:56来源: 13253963632

乡村生活,首在耕种。所闻故事,亦以农事为多。其中可见乡人幽默,亦多寓有深意。只是半个世纪过去,往日所闻,大多遗忘,剩下雪泥鸿爪,已难描摹。仅凭记忆可及者,录得数则。

借水车,不借秧耥

春分时分,田地转绿。已到做秧田、撒谷种之时。将田块分为数垄,每垄宽一米半,田水微浸垄土,需用“秧耥”抹平,方可撒种,且来日易于拔秧。

村人阿黄早孤,与寡母度日,家中贫寒,无有秧耥,故向邻居商借。

邻翁悠然说:“秧耥么,竹竿上头按根棍,——不借。”

插图:潘丹

阿黄怏怏而返,私怨其“寒寂不拉”(吝啬小气)。

田稻拔节时分,天公亢旱,久久不雨。田中无水,需用水车,扬水高田。母复命去借水车。

阿黄不悦:“秧耥都勿肯,哪能借水车?”

其母强之。阿黄不得已,期期艾艾,复往求助。邻翁未发一言,令其扛走。

车水半日,解却旱情。归还水车,心犹存疑,因询其母:“借根秧耥介孤寒,借部水车倒爽快,奈格道理?”

母曰:“秧耥么,竹竿头上装根棍,介简单个生活,你自家就该做好。水车么,我家赅勿起(置不起),伊便借拨你。儿啊,自家做得个事,就该自家做好,哪可一丢小事,就烦人家。人情、人情,要用光咯。”

【回音壁】

李健(河北大学):这个故事常听黄老师讲起。令人深思。

蒋思婷(中山大学):学生不曾种过田,想象不出“秧耥”的模样。但这文中的道理却是好懂的,力所能及的小事来麻烦人,自会消磨人情,不应事事都求人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喔唷,你也来了呀!

生产队时种田,社员多于凌晨四点,便齐聚秧田拔秧。

拔秧时,双手各执秧苗一把,手指每次捻得数茎,连捻多次,便得盈握,用拇指与食指匝住秧之腰部,一提一松,使秧把在水中自然张合,然后顺势在水中略略一顿,秧根部之泥受震脱落,然后挥动秧把,使根部在水面轻涮数下,将两手之秧交合成一把,于秧之腰间缚以秧草(一般是上年的陈稻草,切成二尺长),便成一把秧苗。待到拔到百余把秧时,再装入秧担。挑到大田里,按每一把秧可插的大致范围,一一扔好,然后按行插秧。

拔秧其实很有讲究。若每次所揪太多,则分种时会扯不开。若拔时用力过大,则会将秧苗折断。若洗涮未尽,则根部犹有泥块,一担秧犹如一担泥,扔秧把时,带泥之秧苗太沉,会从秧把中飞出,导致散乱。须使每把秧苗呈半卷之势,松散而整齐,到插秧时,取秧把,抽取一半,握于左手,拇指与食指轻轻一搓,分出数茎,便可插种。

拔秧一事,亦有趣事,生产队时,社员常作调侃,以解劳乏。

阿兴拔秧,动作殊慢。等日上三竿,阿黄问其拔得多少。

阿兴道:“八把。”

“百把?”阿黄听得一惊,盖自家所拔,犹不及百数,因问:“百把,来得蛤驮(在哪里)?”

阿兴道:“喏,笠帽底下七把,手上一把,不是八把?”

“八”与“百”,乡言用入声,为同音。以故,乡人常以“拔了百把”一语,嘲弄他人“手脚太慢”。

有时秧田板结,拔秧时带起泥块,不易掉脱,所以在提按之后,须着力稍加一顿,使泥脱离,再作轻涮,方才缚以秧草。

但秧田里社员密集,人或在一顿之后,复加一甩,泥水溅于旁人脸上。受泥之人便故作惊讶,道是:“喔唷,你也来了呀!!”

此乃乡人之幽默,意谓莫非甩水提醒,你也来拔秧了。

【回音壁】

赵延芳(浙江大学):读了一遍,几乎喷饭。这些确是我也经过,却早就忘于脑后。只记得有次拔干田秧,因为临时放水,每把都会拔起大大泥块,拔好一把就需抬起脚来,在自己脚底敲打一下,用以甩掉泥巴。当时有个老农,做这个动作时准对着我的方向,竟甩了我满头满脸。我知道他本是无意,就婉言提醒。谁知他倒瞪大了双眼,大声说:“你要来务农,就难保衣服干净!”因为我当时刚回乡接受再教育,只好低下头一言不发。

春种拔秧就是需赶小满季节,拔夜秧无非搞个突击。夏收夏种叫“双抢”,需赶在立秋季节完成,我队田多,劳力不够,时间更紧。不仅要两三点起来拔早秧,也常需吃过晚饭出门拔夜秧,到晚上十点才收工。小队干活的时候,我们经常半夜一点钟出工。还有早期抗旱,用龙骨水车车水,经常没日没夜地干。所谓“天亮宵”和“黄昏肖”两颗星,我就是在这些机会熟悉的。现在的人只种一季稻就够自家吃饱,真升到天了。

改革开放后不久,我看他们耘田,就是用个长竹柄的铁环,站着捅两下。据我所知,这个工具也是过去人们单干时用的。现在倒好,直接喷洒除草剂就行了。爬在水田里除草耘田的事情,以后的青年农民都想象不出了……

蒋思婷(中山大学):拔秧的场景跃然纸上了,这些田间的幽默真实而清新。

赵延芳:写拔秧,你忘了还需要一个重要的工具——独脚拔秧凳。此凳脚的下部为圆锥形,以便能够将其插在田里,可随时慢慢向前移动。拔秧的两手,要边拔边顺势将秧苗卷得整齐有序,为的就是插田时左手拿着一把秧,拇指和食指一捻拨,就能分出约十来茎,成其一株,右手接过就可迅速往田里插。如果卷得不整齐,乱糟糟一把,就会害苦插秧人,影响速度和质量。

插图:潘丹

那个拔秧凳换位移动往下插,千万要用力且稳当。有一次因为田硬,我没有将“秧矮凳”插稳,身体一斜,就在水田里跌了个“仰八叉”,引得大伙一阵狂笑,可乐开胃了,哈哈哈哈哈哈哈,笑声好久没有完,我心中好不窝火。但刚来“接受再教育”,可不敢恼在脸上。

拔早稻秧时还冷,可能不适合跪。我们五一期间种田还穿棉袄,那时候天气比现在冷得多。做秧田确实需要春芬节气开始准备——烂田。我们那儿都是清明“谷籽出田”。那时田里水面结着薄冰,人们都是赤脚下田。我感觉一脚踩下去,坐骨神经立刻自下而上酸到膝盖,一会儿双腿就全麻木了。

胡鸿保(中国人民大学):还是觉得回音壁有特色。另外,就是我没有能力描写得你那么精细。当然是生活体验差。但是对于拔秧,还是有些体会的,洗不干净,肯定别人会挑剔,插的人会不好弄,会骂山门的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剩得个田眼

乡里人种田,需拨秧,插秧,面对黄土背青天,并非易事。

阿黄插秧甚慢。黄昏时返屋,邻人问其所种如何。

阿黄傲然作答:“剩得个田眼。”

田眼者,田块大致插毕,犹剩田角小块,犹如只眼之谓也。

次日,邻人至田间,见那田不过一小角飘着绿色,太半犹是汪洋。村人遂以“剩得个田眼”用作笑话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风来呵

夏日炎炎,气压甚低,微风不起。惟日已近午,农人在田头闷热难当,遂举草帽作扇,大呼曰:“风来呵!风来呵!”

其声甚洪,气波耸动沉闷之空气,果有微风徐来,予人凉爽。今经科学验证,声波搅动气流,确能送来清风。

不意如此大声呼喊,转致饥肠辘辘。更兼日已过午,犹不见送饭村妇之影子。待日落回家,已是肚皮贴背,农人十分恼火,责问其妇为何未往送餐。

其妇大是委屈,道:“本已送至田头,听你大喊‘甭来呵、甭来呵’,我就回来了。”

“甭”,乡音为“勿用”两字合音,读作“fónɡ”;而“风”,亦读作“fónɡ”。两字发音全同,导致农妇会错其意,成为笑谈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徐文长与种田郎

明人徐渭,字文长,山阴(今绍兴)人。乡人视为聪明透顶,所传故事亦多。

某日,他吃得悠闲,骑马穿过田畈,见有乡人种田,戏之曰:

种田郎,种田郎,

侬一日到夜

拖过几千几百几十个拖脚行(hánɡ)?

农夫木讷,不知如何相答。归而诉诸妇。其妇曰:明日若见,汝当这般回答。

次日,徐文长骑马又过,种田郎乃大声道:

骑马郎,骑马郎,

侬一日到夜

走过几千几百几十个马脚汪?

文长闻言,知有高人相教,欲求一见。遂下马,随至其家。坐下,茶上,文长与彼女言语斗智,先后数个回合,不分胜负。

惜诸回合之内容,今已无从记忆矣。唯记某一回合,文长将手臂一横,问道:“汝知我是举上还是放下?”妇则斜倚于门框,两脚骑门槛,问道:“汝知我是跨进还是跨出?”

下一回合,文长饮得一口茶,戏问道:“汝知我是吞进还是吐出?”

女乃脱裈曰:“汝知我是撒屙还是撒尿(xi)?”

文长大窘,狼狈败走。

此类种田郎故事尚多,均为郎傻妇慧,黠妇能赢智者。文长与村妇斗智,可惜我所记得的只有这些,连前几个回合的内容也未记全。

【回音壁】

李健:村妇为胜文长,不惜脱裤以羞走之。戛然而止,令人捧腹。

蒋思婷:耕种篇故事,对我来说是“陌生化”的,别有趣味。通过文字,很多场景都浮现眼前,农人们在劳动时也很会找乐子,我的嘴角就没下去过。

何桥(中学校友):徐文长的笑话故事在枫桥流传甚广。夏日露天乘凉,水泥地上摊条席子,一群小朋友,人手一把蒲扇(多半竹柄上写有主人名字),席子上围坐一圈,全神贯注听老人家讲徐文长,听到精彩处,总有人哈哈大笑……

黄仕忠:会讲的不必会做。我只负责描述,是台下看戏的那个,主角全在台上。

何桥:主角早遗忘了自己与旁人,倒是台下看戏的永远记住了各种角色及场景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割牛蹄记

上大学之前,我做过生产队的大部分农活,只是没有扶过犁,耙过田,也没有放过牛。

我们那里的牛都是水牛。灰黑色的躯体,比大小伙都高。牛角弯弯呈弧形,角尖十分锋利,但平时都是十分温顺的。我小时候曾对过牛眼,拍一拍牛头,它就放低脑袋,让我踏着牛角,牛再抬头,我就爬到了牛背上。骑在牛背上,放眼四望,最是威风。

队里与牛有关的活计都由专人负责。耕田的是根木,后来是月明、龙志。放牛的是小龙,比我大三四岁,他反应较为迟钝,心地单纯而善良,与牛甚是相洽。

耕牛犁田时,赶着牛,扶着犁,铁铧犁斜着切进土中,黑油油的泥土被一层层地撕开,好像翻滚似的卷动着向前,原本稻根像针脚那么遍布的田土,翻转成一垄垄的泥带,看起来有一种特殊的美。

插图:潘丹

然后是耙田。这“滚耙”,是一张四方的铁架子,架子下面有锋利的刀片,人站在架上压住,水牛拖着铁耙前行,那耙不断切碎高高低低的泥块。在空旷的田野里,驾着铁骑,“吁……吁”声中,驰骋在汪洋般的田间,异常的威风,却又让我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,因为要是不小心一脚踩进刀丛,又被牛拖着走……那结果我不敢想象。但也从来没听说过什么意外,也许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危险吧。

插图:潘丹

接着是耖田。那张“耖”,是一件像是栏栅似的农具,约七八尺长,最下方是一排尖尖的、粗壮的铁条,每条间约有十公分,铁条插进泥水里,耕牛拖动,田里就像潮水涌动,颇是壮观。先是将“耖”与田水平行着操动,继续切碎田土,使之变成泥浆,然后观察着,用力倾斜插入,用“耖”将高处的田泥推到低处,使之平如镜面,再然后就可以插秧了。

插图:潘丹

这耕田佬最是孤独,终日唯牛为伴。雨天,也是独自穿着蓑衣,耕、耙、耖,喊着“吁……吁”,指挥着老牛,只听得哗哗的水声。

其他时间,那水牛却是悠闲无事,终日在田头地边,啃吃青草,细细的牛尾巴扫来扫去,驱赶那讨厌的牛虻。或是到水塘里泡澡,只露出一个脑袋,不时大声地吸气呼气。

有时候两头水牛会顶角打架。据说只要喂上一束“黄稻草”(陈年稻草),那草香而柔,是牛的最爱,能让双方停止争斗。所以“喂黄稻草”,就成了社员们的典故,常用来说那些犟牛似的人,需要喂上束黄稻草。

有一年秋天,队里的母牛要生小牛了,请洪彪师傅来接的生,他把刚生下来的牛犊抱到牛栏外面的空旷处,用一把半弧形的锋利小刀,把牛蹄上突出的角质一一切除,然后将牛犊放在地上,那牛犊笨拙地起来又跌倒,跌得个三五次,就能站住,然后迈开腿,跌跌撞撞地跑回牛栏里了。

老牛太老了,耕不了田,拖不动耙,就会被宰杀了吃肉。据说那牛也知道这个结果,眼睛里会掉下大滴大滴的眼泪。老太太会念念有词,说声“罪过”,所以我不敢去看。

【回音壁】

刘勇强(北京大学):牧童短笛大概是乡土中国最诗意的符号,它的背后却是沉重的劳作、顽强的抗争与无奈的老去。大作令人回味。

李舜华(广州大学):写牛耕生动,配图清雅。“这耕田佬”一段,貌似简淡,颇有诗意。

钱志熙(北京大学):

炎阳如火水如蒸,

赤脚行来过小塍。

叱犊扶犁夸邻叟,

分秧获稻赛幼朋。

当年漂麦惭高凤,

今日怀莼忆季鹰。

南亩已芜归不去,

空将文字记前曾。

——近日论耕说牧,多有佳话,感而赋此。

许贺龙(杭大同学):惭愧,我的牛迟迟没有出栏,两长江的牛先后奋蹄奔跑了。黄长江的牛故事详尽生动,特别是对耕犁、耙、耖农活的描写相当专业!

陈建新(杭大同学):我爷爷是中年时脱离耕地,带着三个孩子进杭州的,所以我小时候也能听到我爷爷对牛的描述。印象最深的,是在牛的眼睛里,人是放大的,所以牛对人很驯服。反之,在鹅的眼睛里,人是缩小的,所以鹅会如此狂放,与人(也和所有动物)对抗,能取代看家狗,能放哨,敢于反击入侵者。“马吃谷,牛耕田”,这俗语其实表达出人间的不平。

钱志熙:写得真好,牛耕是田园诗中最美的情景之一。犁、耙都与我们那里一样,写犁田一段最生动。犁田是技术活,村里真正犁田犁得好的,也就是那么几个人。

岑宝康(杭大同学):我虽然没割过牛蹄,但叔辈割牛蹄时我当过助手。跟马驴一样,牛也需要定期割牛蹄。这跟人需要经常剪脚趾甲是一样道理。

张玲燕(杭大同学):犁田、耙田、操田,平整水田的三大步骤很完整、很细致、很亲切。但通读全文,割牛蹄只是一笔带过,记的都是割过牛蹄的牛们的工作吧?

黄仕忠:原本只想写割牛蹄,后来内容不够,就拿耕田来凑热闹。

魏丁(杭大同学):纠结,江南山区半山区的水田多为黄泥,土赫色,放水犁田,但见浊水翻涌,泥浆四溅,少见黑油油。

黄仕忠:诸暨的河谷地带的,为黑色淤泥沃土。我们家背后的山,是沙石山,会稽山余脉。对面村子则是黄土丘陵,土质不同。

沈澜(杭大同学):生动,只是看着题目有点痛。

廖可斌(北京大学):仕忠兄的描写非常真实准确。在我老家湖南,犁田、耙田完全相同,只是第三道工序叫“滚田”,滚田的农具是木制的,一个圆筒上嵌入若干木片,滚过田就平了,好插秧了。滚田我不怕,犁田时,我特别担心犁尖会伤到前面的牛腿;耙田时,我跟仕忠兄一样,特别担心从铁耙上滑下去,因为铁耙上都是稀泥,很容易滑下去,下面就是锋利的耙齿。但也如仕忠兄所说,没听说谁因此受伤的。

本人属牛,从小看到牛一年到头辛苦不休,吃的是草,冬天只能吃棉籽饼,住在棚里,苍蝇横飞,老了还要被杀,觉得最不公平。感到牛还不如猪,猪尽管短命,但至少轻松过几天,只管吃。

也有刹那的美感,如仁兄所说,犁田时田中的泥土像一道柔软的波浪卷起延伸等。但农村劳动苦不堪言,不堪回首。千万不要像鲁迅先生所说的,文人摇着乌篷船,经过乡下,说:此乃农家乐也!

张若琪(中山大学):我有次放假回家,恰好赶上生小羊,湿漉漉的小羊生出来后站不稳,大人就去处理了下羊蹄。具体细节已经不记得了,只记得我当时问小羊不疼吗?大人说要不然小羊站不住。处理完后,小羊就颤巍巍地去找羊妈妈了。看老师这些文章,总让我想起尘封已久的童年回忆。

每日福利更多>>

AI如何改变通信?对话联想懂的通信 从翼真L380座舱看汽车空间平权 传统零售:电商分流趋缓,性价比、体验化突围 第一次电商低价大战:三大平台围攻拼多多,卷入所有人 郑州房价四连跌,郑州待售二手房从67000多套增加到130000套 续航最强的性能手机!一加Ace 3 Pro评测:游戏玩家也能轻松用一天 一加12和一加Ace3Pro价格相同,老旗舰和新中端机怎么选? 一加Ace3Pro评测:不止原生120帧,更是性能手机新标杆 一加水桶机Ace 3 Pro 3199元起,优点缺点都很明晰,值得考虑吗 一加被曝正研发Buds Pro 3耳机:三色可选,改善空间音频 全球首款AI裸眼3D手机中兴远航3D发布:1499元 中兴通讯联合中国移动发布两款AI裸眼3D产品,推动裸眼3D技术普及 中兴通讯全栈全场景智算基础设施亮相2024上海展 红米K70至尊版抢先上手体验! 魅族PANDAER妙磁无线充移动电源上市销售仅需199元! 给长辈的手机怎么选?更流畅的真我V60系列他们一定会喜欢 性能梦想机!真我GT6更多内容曝光,直屏党全体起立 影像大升级!小米15 Pro用上潜望式长焦 华为不忘老机型 麒麟990手机也能用鸿蒙 超便携剃的净,用料讲究的千元级发烧性能——未野mini剃须刀测评 还会有市场吗?雷克萨斯TX国内实车曝光,搭载2.4T+8AT动力 比亚迪订单井喷!丰田慌了,卡罗拉跌破8万元,新能源车时代来临 24万交个朋友?全新一代迈腾将于7月9日正式上市 星瑞L智擎这个车我感觉开了这么久,还是挺省的 当今养一辆10万左右的轿车要多少钱? 五菱星辰问题一箩筐! 代理制“试水”新渠道,长安为什么给启源E07“搞特殊”? 混动江湖哪家强?技术硬核还得看广汽本田! 大号奇骏?日产全新“楼兰”海外曝光,配2.0T+9AT,年底上线! 全新日产途乐将于年内上市 取消V8动力 雪佛兰TAHOE太浩同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