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多多发布2023年业绩报后,引发市场狂欢,这事,其实很可疑。
2023年全年营收2476亿元,同比增长90%,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利润为600.265亿元,同比增长90%。
在中概股普遍深陷泥潭的当下,拼多多的这个业绩,实属炸裂,毫无疑问,黄峥赢了,拼多多赢了,持有拼多多股票的投资者也赢了。
但是,对中国商业发展来说,这未必是好消息。
从法律意义上,拼多多其实是一家外企控股的企业。
拼多多去年向美国证劵交易委员会(SEC)提交的文件显示,拼多多的“主要行政办公室”,已经由上海改为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。
在美国监管机构的语境下,“主要行政办公室”指的就是总部。
拼多多虽然声称“总部始终在上海“,但“嘴上说不要,身体却很诚实”,在法律意义上,拼多多控股已经完成乾坤大挪移,将自己化身为一家爱尔兰企业。
拼多多APP在国内狂赚人民币,大部分人马都在中国,但本质上,它就是一家总部在都柏林的外资集团控股的企业。
2
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,拼多多的年报公布后,投资者开香槟庆祝,同时却有拼多多和Temu商家遍地哀嚎:高达600亿的利润,都是用我们的血和汗堆起来的。
无论是国内的拼多多APP,抑或出海的Temu,黄峥都将其打造为“价格屠夫”的角色,通过“全托管”的运营模式,剥夺商家的定价权,把流量倾斜给价低者,从而形成商家无止尽卷价格的生态特色。
可以想见,在这样的游戏规则下,商家想要留在牌桌上,只能弯下膝盖,做牛做马,夜以继日地卷,卷死同行,然后再等待被同行卷死。
总之,是流水的苦逼商家,稳坐钓鱼台的价格屠夫。
而伴随着拼多多利润水涨船高,是中国商家日益恶劣的生存环境。
讲一个真实发生的案例。
有个商家在义乌做牙刷出口生意,之前生意不算稳定,但利润可控,村镇周围几家竞品工厂虽彼此存在竞争关系,但面对不同客户各有优势。
拼多多的出现让大家卷到一个水平线:低价,只有更低的低价,否则会被平台拒收。
只有夜以继日的开工,压缩成本,把利润压倒最低,才能获得拼多多的高额订单。
最近,这个商家决定把厂子关掉:想赚和从前一样多的钱更累了,毕竟每个牙刷的利润从几毛钱降到几分钱。“厂子和厂子之间的关系也变得不太好了,你价格低,那我更低,毕竟用你的就不用我的。”
一将功成万骨枯。拼多多成功的代价,是成千上万中小商家的沦陷。
3
当黄峥把拼多多的打法复制到Temu身上,做出海电商的厂家们,也不得不被拖下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