惊蛰为何与桃花相关呢?惊蛰时节桃花盛开,古代文人常以“桃花汛”比喻春意萌动。传说此时月老会为有缘人系上红线,因此民间也有“惊蛰求桃花”的说法。
惊蛰又有哪些有意思的民间故事呢?

《惊蛰泪》
惊蛰前三日,玉山脚下忽然落了一场桃花雨。 花瓣如胭脂碎雪,簌簌铺满青石阶。过路的老樵夫说,这是桃花仙子的眼泪。
天界瑶池畔,桃花仙子跪在雷神座前。她鬓发散乱,掌心托着一枚凝着露水的桃花苞:“求尊神迟一日降春雷,容我再渡一人。”
雷神的锤尖正聚着紫电:“那书生阳寿已尽,你私改凡人命数,不怕削去仙骨?” “若能用千年修行换他一世安好……”她垂首轻笑,腕上红线灼如赤火。
百年前,她不过是凡间一株野桃树。 那年惊蛰雷动,她被天雷劈得焦枯,是赴京赶考的书生裴琰,用竹筒接春雨浇活了她。 “草木有灵,愿姑娘来世不必受烈火焚身之苦。”他对着枯枝作揖,袖间松烟墨香染上她的年轮。
她为他这句话,拼死修成了仙。
裴琰转世到第七遭时,终于有了仙缘。 这一世他叫陆昭,仍是书生,仍在惊蛰日踏入玉山桃林。

细雨沾衣,他望见桃枝深处一抹茜色身影。女子赤足立在溪石上,足踝系着褪色的红绳。
“公子可要避雨?”她指尖轻点,头顶的桃枝霎时绽成绯云。陆昭疑心遇了精怪,却莫名跟了她三日。
她教他辨认仙草,替他烘烤被雨浸湿的书卷,夜半悄悄用桃花蜜修补他破洞的衣摆。
第四日雷声隐隐,她忽然推他出山:“快走,永远别再回来”。陆昭在山脚的破庙里等到惊蛰子时。
一道紫雷劈向桃林,火光中浮出女子虚影——她的长发寸寸成灰,裙摆散作纷飞的花瓣。他怀中那枝她赠的桃花突然灼烫起来。
刹那间,前世记忆如洪流倾泻:瑶池仙宴上,他曾为护一株桃树与雷神对弈;轮回井边,他偷偷将红线缠上枯萎的桃根……

原来裴琰从未真正死去。每一世他都将魂魄寄于桃木,换她安然渡劫。“这次,轮到我来替你哭” 。陆昭咬破手指,将血抹在桃枝上。霎时天地轰鸣,万千桃花如泪坠落,硬生生浇熄了雷火。
惊蛰过后,玉山桃林一夜凋零。有人说林子里多了个疯书生,终日对着一截焦木吟诗;也有人说曾见一对男女携手云游,衣袂上绣着桃枝与墨痕。
只有老樵夫信誓旦旦:“我瞧见那桃树精手腕上,缠着月老的红线哩!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