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冬天穿衣的时候,总担心穿得不够,保暖内衣、毛衣、加绒马甲、卫衣……全都套上,箍得难受不说,走在外面还总觉得冷。
实际上,羽绒服里面真不是穿得越多,就越暖和。
最近看了一档日本对羽绒服的测试节目,节目邀请了几位女性在室温10℃的房间内,分别穿着薄衬衫和厚毛衣,再套上同款羽绒服。
30分钟后测试出来,结果让人惊讶,因为红外热像仪量显示,薄衬衫比厚毛衣还要暖得多。
而且,几组对比下来都是如此。↓
想必大家都很疑惑,为什么羽绒服内穿得越薄越暖和?
其实原因很简单!
一、羽绒服为什么穿得越薄越暖和?
1.羽绒服想要穿得暖和,重点在于空气层
想象人体就像是一个暖炉,产生的热使周围的温度升高,密度减小后的空气会流动,在人体与外套(羽绒服就像是防护层,避免热量从内向外散出去)之间的冷空气就会靠近热源补充,这个时候就形成了一个冷热空气的对流。
直到空气层中的温度不断升高,与体温相当,形成静止空气层(暖空气),最终就能达到恒温保暖的效果。↓
那这个和羽绒服内穿得越薄越暖和有什么关系呢?
这个就要看服装“导热系数”了——导热系数越低,说明人体温度的热量就越不会被传出去,也就越保暖。
通常,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要小于0.2W/(m·K),而高效保温材料则在0.05 W/(m·K)以下。
如下图,我们所熟知的羊毛的导热系数是0.053W/m℃,而静止空气的导热系数是0.025W/m℃,也就意味着,静止空气的保暖性比羊毛要高2倍!↓
由此可见,当羽绒服下面有足够的封闭空间,去制造静止空气层时,我们就能感觉到越暖和。
2.3个羽绒服穿搭误区
但在日常生活当中,我们往往会因为这3种错误穿衣方式,导致越穿越冷,很多人都踩坑了:
①羽绒服里面穿得太多
首先第一个就是羽绒服里面衣服穿得太多。
穿得越多,空气层就越多,就容易引发热对流。加上衣服的导热系数大,人体散发的热量也越大,失温感就越明显,体感上就更冷了。
所以冬季穿羽绒服,最佳的保暖方式是利用空气层保持温暖。
当然,具体穿多少和个人的体质与羽绒服保暖效果(后文会讲)也有关。而且空气厚度也不是越厚越好,到达一定值时,保暖性也会降低。
抗寒能力强的,羽绒服内搭一件短袖就可以,那抗寒能力弱的,也可以试试三明治穿法。
一件贴肤的保暖内衣,搭配一件羊毛衫,再套一件羽绒服,也足以面对寒冷。
②衣服穿的太紧
除了穿得多之外,还要注意的就是衣服不要太紧。
很多时候我们会为了保暖多穿几件,又会为了不显得很臃肿,就穿得比较紧身,而且也会认为这样比较暖和。
但实践效果却恰恰相反。↓
因为过紧的衣服会将空气挤出去,没有足够的空气空间,对保暖效果反而没啥帮助,而且穿得多了,行走、活动还不利索。
同样的三明治穿法,内搭贴肤但不紧身,毛衣稍微宽松,外套尺码稍微大些,会更暖和。
③封闭效果不佳,导致温度流失